自古以來,國人把人蔘視為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,恨不得家裡面都能藏上一根,以待大補特補。
然而,人們或許不知,人蔘性溫,許多人根本受不了這溫補。
相較之下,西洋參更家常,更多人適宜。

西洋參
來源: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乾燥根,原產於美國和加拿大,我國已有栽培。
性味:性涼,味甘、微苦。
功效:歸心、肺、腎經,具有補氣養陰,清熱生津之功效。
吃西洋參,只是清朝以來的事
在數千年的中藥歷史舞臺上,西洋參屬“小輩”,其藥用史不長,首載於清代汪昂的《本草備要》,至今約250年。
清代康熙年間,民間颳起採參潮,清廷禁止濫採,人蔘價格高漲。
來自西方傳教士看在眼裡,計上心頭:世界上與東北長白山地理同緯度,生態環境相似的其他地方,會否也有如此寶貝呢?
於是苦心尋找。終於在數年後,在美國尋得一種形似人蔘的植物,出口中國,大發其財。
此便為西洋參,又名花旗參、洋蔘、美國人蔘。
換言之,西洋參之發現,是為頂替人蔘。但醫藥學家們很快發現,西洋參與人蔘,雖同為補氣藥,藥效卻有較大差異。
人蔘性溫,西洋參性涼,前者可大補人體元氣、復脈固脫,後者的主要功效是補氣養陰,清熱生津。
許多人不受人蔘之溫補,西洋參則可以用。正如清代名醫張錫純所著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載:“西洋參性涼而補,凡欲用人蔘而不受之溫補者,皆可以此代之”。
看體質下藥,你未必適合
上世紀八十年代,我國成功栽培出西洋參,西洋參才總算是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有些人不管泡茶煲湯,總會丟幾片,認為有益無害。其實,西洋參性涼,體寒之人並不適宜,否則容易傷脾胃。
下面這些才是西洋參的“最佳人選”——
- 氣虛陰虧者:表現為,少氣懶言,全身疲倦乏力,聲音低沉,動則氣短、易出汗、頭暈心悸,面色萎黃,脫肛,子宮下垂,脈弱等。
- 虛熱煩倦者:表現為,怕熱易怒、面頰升火、五心煩熱、腰痠背痛等。
- 口燥咽乾者:表現為,口乾咽痛、大便乾燥、舌少津液等。
- 西洋參還適合血熱、咳喘痰血、消渴等病症。

現代醫藥學研究也已證明,它能提高免疫力、抗疲勞、強壯體魄、調節中樞神經系統功能,對心腦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療效。
如果看望病人時,不知送些什麼,可以帶點西洋參,它可以加快病後、術後體弱者康復,還可降低化療、放療引起的不良反應。
服西洋參,有三禁忌
1. 感冒咳嗽、發熱、畏寒怕冷、大便溏薄、消化不良、舌苔白膩等外感實證時應忌服。
2.服用期間不得與茶、蘿蔔、藜蘆、五靈脂同服。
3.過則生害。過服西洋參會造成胸悶、煩躁、口乾、腹部脹滿等症狀。
- 有一種“西洋參”,是冒牌貨
栽培的西洋參,和栽培的生晒人蔘極為相似。西洋參價格較高,目前藥材市場上,以生晒人蔘冒充西洋參時有發生,故應加以區別,避免錯用藥物和上當受騙。
鑑別要點 :買“整顆”的,這麼看——

買西洋參,以根條均勻、橫紋緊密、體重堅實、氣香濃,味微苦、甘者為佳。
買生晒參,以根條粗、均勻、體短橫、體輕飽滿無抽溝、皮細、質硬、無疤痕者為佳。
買回家,該怎麼做
1. 西洋參泡水
方法:西洋參片5克泡水飲服。
功效:清熱益氣、養陰生津。適用於氣陰兩虛所致煩渴、口乾、汗多等症狀。
2. 西洋參黃芪水
方法:西洋參5克,生黃芪15克煎湯服用。
功效:補氣養陰、生津利尿。適用於口渴、飲多、尿多、氣短乏力等糖尿病病人。
3. 西洋參雞湯
方法:鮮雞1只重約2斤、花旗參片10克,姜、鹽、酒適量,燉服。
功效:滋補強壯。適用於產後久病初愈體虛乏力等。
4. 西洋參瘦肉粥
方法:花旗參片10克,瘦肉250克,白米250克,煲粥服用。
功效:補氣健脾。適用於氣虛、脾胃虛弱之症。
作者/ 鄭顯輝(廣東省中醫院藥師)